第N波肺炎,Failed State最後一根稻草
馬後炮,來談談武漢肺炎。瘟疫之所以荒謬,乃因它促成了驟然的封閉,使我城弊病與空氣俱不流通;從寫手文章看來,要再呼吸新鮮空氣,不單要自己努力,還要提防雷隊友。
引入病源 港府「賭輸」疫情爆發
本以為香港人民間自救可防止肺炎爆發,無奈的是,港府積極授權中國人入境,又豁免檢疫,終於迎來了第N波本土爆發。要防止問題惡化,必先截斷源頭,正如正確使用安全套比事後丸更為有效。香港政府寧承受事後丸帶來的各種失調症狀,也拒絕戴上一個隔絕和祖國肌膚之親的套——面對節節上升的感染人數,不考慮逾20萬免檢疫人士,亦不修補大開的關口,而諉過排隊和遊行,認定病毒會「無中生有」。
香港政府使用有漏洞的安全套,再迫大家乾哽事後丸;現今,不但要全體市民承受事後丸帶來的失調症狀,也拒絕承認自己的安全套有漏洞 。每日過百宗感染,政府不是考慮超過20萬無需檢疫和隔離的人,亦不是嘗試修補中門大開的籠門,而是諉過排隊和遊行,既定病毒有無中生有的能力;同時默認戶外聚集,開放海洋公園和書展,聲稱不具同一目的活動風險不大,也是香港政府。如果打蛇餅等過山車,或每伴總有人排書展搶頭位都不算「同一目的」,被599G票控的市民,看怕可以伸冤了(事實上不乏素未謀面被砌生豬肉的案例)。
民間防疫只能降低大規模傳染的機率,但潛在病患仍持續增添;政府容許他們自由出入,又開放公眾場所,等同玩一次又一次的玩俄羅斯輪盤,大家只不過等住幾時中頭獎。直至有過千宗新增個案、幾位長者不幸離世,陳肇始始終要見家翁,勉為其難地說出「機組人員這些豁免人士」需要正視,並後知後覺地警告「一定要嚴肅跟進」。但看來,她和林鄭仍未打算取消免檢疫,不知這「跟進」是否又成蘇聯式笑話。然後,就是更大型的(被)和你lunch,大家(被)熱愛返工的下場,就是得在街頭三扒兩撥食完個飯盒。
政府離棄 港人需再自救
港府有意無意令風險一直存在,讓他們日夜「惦念」的經濟、民生,淪為賭局的籌碼。比起嘗試踏出病毒陰霾的所謂「跑步L」、「行山L」,林鄭班子才是真正的「播毒之后」。無論是藉對疫情的恐懼箝制市民、「禁晚市令」抑或近日多番試探的「禁足令」,都只是事後丸般的補救,頭痛醫頭;港府另一邊廂安排中四至中六跨境學生回港上課,這「精神分裂」的政策,令人不禁懷疑港府勾結病毒勢力,「交換人質」——事實上,香港人的確是被政府拿來「較飛」的人質。
與其怪責嘗試踏出病毒陰霾的香港人,港府及特首本人才是「風險源頭」;官員口中常談的經濟和民生,淪為賭局的牌面,但底牌呢?這底牌就在中港矛盾的核心——中央政府不在乎香港人的死活,只利用一眾政治班子,以方便「人上人」利益集團能利用香港作進出口及轉機為目的。
奇怪的是,2月尚有醫護罷工明志,但在武漢肺炎第三波來勢洶洶之勢,大家卻優柔寡斷起來。公務員呼喊兩星期,為的是柒婆恩準一個星期的WFH;書展要等政府宣佈延期,才公佈對策。「自律戴口罩」是不夠的:政府反應比IE慢,港人理應有轉用Chrome的智慧,要先發制人,更要主動自救。正如大澳居民會自動封村,社區應要團結力量對抗政府的不作為:團體爭取WFH要如此,議員施壓、自發活動亦然。(還記得2月初的天水圍檢疫站嗎?)
一年抗爭令大家意識不能做順民,疫情下我們需要的,不會是政府的恩準和打救,更不是「禁食堂令」的無奈和屈就。
文:Afrid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