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國=甩難?
自國安法實施後,「移民」或者「海外留學」便成為熱門話題,大家好像迫不及待逃離香港,呼吸自由的空氣,但肉身不在中國境內,就真的和中共一刀兩斷嗎?
以前的海外華僑是怎樣的?
清朝以前,已經有華人為經商、宗教和逃難前往外地,而中原王朝往往不太重視他們。乾隆年間,荷蘭人在印尼大規模屠殺過萬海外華人(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),乾隆不但沒有伸出援手,反而說他們「背棄祖宗,咎由自取」。直至光緒初年,清廷才在海外設立第一個領事館,嘗試和海外華僑建立聯繫。
儘管官方不待見,但海外華人對中國一直貢獻良多。孫中山、胡適、蔡元培、魯迅等對近代發展舉足輕重的人物,也曾到海外留學,回國後把西方的文化知識帶入中國。此外,華僑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戰爭中也積極籌款支持,成為推動中國進步的主力軍。
留學生的墜落
中共教育部在2016年2月曾指出,留學生是「愛國主義教育」的重點對象,顯示政權害怕步清朝後塵——被留學生帶來的普世價值推翻。其實,留學生初到外國,人生路不熟,容易產生濃厚的思鄉情,比起融入外國學生的圈子,更願意和同鄉交流,變相接收的價值觀和出國前無異。
中共也會派出間諜監視和引導其他留學生在校園的思想言行。據大紀元報導,一名中國留學生在去年7月在澳洲參與了聲援反送中的示威活動,即使他已經盡量隱藏自己,但幾天後仍接到在國內的母親來電,指政府對他在澳洲發表的反華言論發出警告,威脅他不要再犯,母親更說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他和家人的安全。為了避開監控,一些中國留學生會要求老師在討論敏感議題時,把他們分到沒有中國學生的小組,以免被同胞告發。中共在留學生群體間製造了無形的壓力,積極參與愛國活動的學生可以在回國就業時獲得幫助;相反,如果觸犯禁忌,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便會受到威脅。留學生礙於就業和安全,往往不敢發聲,甚至為了回國後的前途成為低階間諜。中共爐火純青的統戰手段,令曾經代表自由、開放、進步的留學生,變成膚淺無禮的小粉紅,實在唏噓。
移得走國籍,移不走控制
對於已移居海外的前中國公民,中共也有一套辦法控制。
首先,中共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僑務系統,他們會收購華文媒體、興建中文學校和滲透華人社團(如教會和同鄉會),令海外華人因為害怕被排擠而不敢發表反共言論。近日加拿大廣播公司(CBC)報導,一些外國中文媒體會收到來自中國的電話,指他們的報導「越界」,下次要「小心一點」。中國政府透過這些手段操縱海外華人的投票意向,令其他國家採取親中立場,增強中國的國際地位,還會透過在華人社團的宣傳工作,吸引移民及其後代在中國投資,為政權帶來實質經濟利益。
另外,以家人安全作要脅也是常見手段之一。關鍵評論網曾報導,一些已經成為法國公民的維吾爾人,被中國公安要求交出住址、學校地址、法國護照的掃描圖像,否則就會「拜訪」他們仍在中國的親友,令受中共壓迫的維吾爾人,到了外國都不敢明自張膽控訴政權惡行。自港版國安法實行後,中共對國內外港人的態度也轉趨新疆化,明目張膽地通緝早就入籍美國的香港民主委員會總監朱牧民。在此之前,海外手足也不時在社交媒體收到中國威脅或者被起底。有接受CBC訪問的港人坦言,在加拿大並不是完全安全。中共對於這些為自由逃到國外的前中國公民來說,就像趕不走的厲鬼。
反抗,才是出路
中共的影響力在國外也不容小覷。近年,越來越多外國企業為了在中國的經濟利益自我審查,甚至連政客也被收買,對香港和新疆的人權問題避而不談,直至民意反彈和美國干預,情況才逐步改善。中共的爪牙早已遍佈全球,絕對不是改變了國籍,就不會在你生活出現,比起懷抱難民心態,移民者更應該融入當地人,向他們宣傳反共意識,聯手抗共。
文:人蔘雞湯